潮流是什么?

2018/12/1 11:15:14



Hussein Chalayan 说过:在身体和空间之中,我们用我们的所穿所动表达自己。在这个语境下,我们的着装就是我们态度的表达,而潮流文化就是诉诸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

潮流在国内正处于黄金时期,从中衍生的各种文化前所未有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在那之中,最注目的永远是最受欢迎的。

因此,大众在热烈讨论潮流之时,相对于本体的设计意图甚少探究,转而更关注爆款与带货明星。更常见的形式是当流量明星身着某一件潮牌登陆热门综艺后,用不了多久,该同款就会席卷整个社交网络。



潮流之于我们,如此亲近,我们一登陆各种社交平台,各种青年奉行的潮流生活方式就会蜂拥而至。

但如此受欢迎的潮流到底是什么?是一种风格还是趋势的集合?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潮流是一种态度“,那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潮流?


 潮流本体

在那之前,我们先谈谈潮流的大集合——时尚。

时尚是一种品味,被社会上流人士所推崇,也被大众广为接受,可以说时尚大多都能敌过时间的侵袭,历久弥坚。与之相对的,潮流是一种前卫的体现,并不完全被大众所接受,顾名思义,如潮水一般来势迅猛,退潮也在转瞬之间。

因此,潮流的主要特征就是瞬息万变。



红极一时的 Vetements 也已面临过气危机

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潮流受时间影响往往会对本体进行补充与变化,而时尚则是沿袭时间的脉络壮大本体的烙印。





因此,潮流是不断变换的系统,且必须有多层次且自由的选择,越是文化繁荣的社会,就越注重自我表达,潮流的需求也就越高。

那么,是否意味着不断的变化风格就能够把握潮流?也不尽然。

潮流与时尚的相同点就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由一群特殊的人带动的一种效应。要制造潮流,就得经历从拥有话语权的群体延伸至大众层面的脉络体系,这一点也就是潮流领袖的作用所在。


 领袖效应与辨识度

领袖一词,用大白话讲就是说啥就是啥的那堆人,而潮流就由这些产业核心人群及公众人物推行,很多人初见破坏卫衣、老爹鞋等都觉得难看的不得了,在铺天盖地的明星上身后看久了倒也顺眼起来。(晕轮效应)



当然,潮流领袖也在不停更迭,从早期的时装设计师到流量明星,从流量明星再到自媒体时代的时尚博主,只要有群体跟随,那么潮流趋势就能够形成。一如曾有人戏称,就算XX套个麻袋出街,大家也会觉得很潮,如果再加那么一些设计感,那么想不火也难。



在这方面,Off-White 将这套理论运用到了极致,主理人 Virgil Abloh 的设计哲学也很简单:为年轻人服务,他知道他们不但要酷,还要贵,最好一眼看去又酷又贵。

斑马纹、警戒线顺应了辨识度,强大到堪称批发的明星资源则是领袖效应的完美体现,他们一同将品牌“绝非凡品”的概念植入。





Off-White 的设计完全从受众出发,更多的体现顺应时代的自我表达,而非设计师的个人表达。Virgil Abloh 的偶像 Raf Simons 也曾直言 Virgil Abloh 没有做出新的东西来。

然而,瑕疵无碍品牌的成功,这些在传统时尚界眼中不值一哂的设计受到了千禧一代的强烈追捧,当声量到达一定的程度,那么主流时尚圈绝不会视若无睹。





在2018年第三季度,Off-White 更是超越 Gucci 登顶 Lyst Index 十大最热品牌,在很多人心目中 Off-White 意味着一种“潮流认证”,穿上它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点赞与别人的注目。



在 Virgil Abloh 初出茅庐之时,简单的拼贴式设计受到过不少主流时尚媒体的口诛笔伐,在本人及团队有意无意的渲染下,这些内容展现在大众眼前成了单薄青年向专横僵化的传统时尚发起的挑战,他与 Kanye West 一同成了改革时尚的屠龙少年,一呼百应,成为了顶端的潮流领袖。



如果说 Off-White 的起势是新媒体时代社交平台红利的体现,那么 Bape 的崛起则是蛮荒时期元祖潮牌与潮流领袖共同作用的长线战役。

品牌的建立最初仅仅出于 Nigo 的自我满足(中村晋一郎负责了品牌的 LOGO 与命名,不过此人非常神秘,极少露面),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 Bape 只做极少数量的款,用目前流行的话说就叫做“亲友限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Bape 都是芸芸街头品牌当中并不出众的一员,在度过平稳期之后,品牌终于迎来了转机。

在当时的日本,木村拓哉已是无可争议的国民潮流领袖,观看他主演的日剧是九零年代日本年轻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只要木村拓哉一推出新的剧集,年轻人便会注意木村拓哉又会带来哪些新的品牌。



而这一次,木村拓哉临幸的品牌就是 Bape。





嗅觉敏锐的 Nigo 当机立断,迅疾收回所有经销权,Bape 顿时变得一货难求,然而越买不到,消费者越是要极力购买,一切如同链式反应般越滚越大,这些直接表现在 Bape 位于里原宿的店铺排队的人络绎不绝,随后蔓延至全日本。




在此风潮之上,各大明星纷纷开始上身 Bape,在展示自己的潮流属性同时也将品牌的影响力从本国辐射至亚洲甚至海外。

当然,Bape 自身的醒目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木村拓哉及一众明星给了它最广阔的展示机会,二者结合,得以成就。











诚然,如今的 Bape 影响力不再,一方面源于自身的设计停滞,一方面则是日潮整体的颓势,但并不代表它就此消亡,尤其在 I.T 接手之后,Bape 不再采取饥饿营销的策略(彼时的 Bape 也没有影响力在搞饥饿营销的模式),开设副线 Aape 的同时不断复刻经典款式,市场反响回归热烈。



而 Bape 的发展重心也开始从亚洲转向欧美,在纽约、洛杉矶、巴黎开设新店,同时不断注入庞大的媒体、重新拓展潮流领袖资源,使一度濒临破产的 Bape 扭亏为盈,在商业上再度获得成功。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Supreme 为了进军亚洲找了洼冢洋介;Kanye West 之于 Givenchy、Off-White;A$AP Rocky、陈冠希之于 HBA 。梳理完这些之后,那么我们就能够挖掘出影响潮流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当前时代盛行的价值观念与大众认知当中与“潮流”本体的契合度。(契合不仅仅只体现在设计,品牌的代言人、品牌的合作行为都可以视为是否契合的判断标准)



越讲求个性的时代越能产生潮流,越接近潮流本质的品牌也越能够赢得拥护,然而需要警惕的是潮流面临的共同问题:一旦固步自封,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风格和审美,它们就无法摆脱酷的保质期,来得快、退的也快。

所幸的是,Raf Simons、Virgil Abloh、Riccardo Tisci 将街头元素带入主流时尚圈,宣告街头潮流的包罗万象;Rick Owens 则将小众的先锋时装成功潮流化;Kanye West 亦曾掀起过 Yeezy 狂潮…

因此,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潮流的发展与时代特征息息相关的同时亦坚守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如此才能衍生出堪称生态的潮流文化。